一、坡面水土保持監測的目的與意義
1、人文資源談及坡面是地表最主要的地貌形態,其存在范圍廣,占地面積大,本身具備的坡長、坡形、坡度等要素成為水力侵蝕、重力侵蝕等作用的基本條件,坡面侵蝕的發生機理與過程,是整個地表侵蝕的縮影和源頭,具有典型性。通過坡面水土保持監測,可以掌握水土保持的真諦,抓住重點的同時又抓住了關鍵。
2、可以由此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和途徑。坡面特征直接影響水蝕作用的效果,對典型坡面實施水土保持監測,計算分析監測結果,能夠掌握該坡面水土流失基本規律,發現水土流失主導因素,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構成防治體系,控制和削弱水土流失的發生和發展。
3、為防災減災和其他國民經濟建設服務。
二、坡面水土流失監測的基本內容
1、影響因素監測
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。
①自然因素:包括地貌、氣候、植被、土壤、地面組成物質;自然因素的監測要抓住主導因子及其變化情況,以此來闡明影響侵蝕的機理;
②人物因素:包括農業生產活動和對坡面自然環境的改變。人為因素的監測首先要區分水土保持和加劇水土流失,再對其作用特性重點進行監測。
2、水土流失狀況與危害監測
(1)坡面水土流失狀況監測:坡面水土流失狀況主要包括侵蝕方式、侵蝕數量、侵蝕動態變化三個方面。
①侵蝕方式:有濺蝕、薄層水流沖刷、細溝侵蝕、淺溝侵蝕、切溝侵蝕等,監測時要闡明侵蝕方式及組合形式,重點說明侵蝕部位、特征、發展情況;
②水土流失數量特征:主要有流失徑流量、流失泥沙量以及根據此推算出的侵蝕強度、徑流系數、徑流模數等。對于一些重點監測坡面,還要監測流失泥沙的顆粒分析、土壤力學性質、水理性質分析、養分流失、有毒有害污染物分析等;
③侵蝕動態變化是檢測侵蝕發生時的時空變化,侵蝕動力、坡面特征、人為因素等。
(2)坡面水土流失危害監測
徑流泥沙危害、土壤惡化及減產危害、水源污染與生態安全危害等。
①徑流泥沙危害:洪水災害、泥沙淤積等
②土壤惡化及減產危害:土層厚度減薄、滲透持水性質改變、土壤肥力下降、作物長勢漸弱即出現產量減少和經濟收入減少等
③生態環境危害:水質污染、土壤污染、大氣污染(固體顆粒懸浮物,有害有毒重金屬含量、水體富營養化及生化性質改變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、環境組成單一、脆弱性增大)
(3)水保措施及實施效益監測
①水保措施監測:三大措施的監測。主要是工程量、完成情況、完成質量、建設進度等
②實施效益監測